close

  
  (於德清 《新京報》評論部副主編)
  我覺得談這個大數據時代評論的事實和價值問題,感覺上還是有一些,怎麼講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一篇很好的評論,和大數據這方面能夠結合的這樣一部作品出來。在我的印象當中,談大數據的話,它主要還是一些比較成功的商業案例,在國內的話,可能用得好的話就是《小時代》,郭敬明有多少粉絲,楊冪有多少粉絲等等,然後他們的目標人群是什麼樣的,他們據此做了一個大數據分析,然後投資做了這麼一個電影出來。
  那麼評論的話,怎麼樣和大數據結合,是不是像曹林老師他有多少粉絲,他發一篇文章會影響多少多少人,可能或許會要從這方面的角度考慮考慮。但是這個大數據背後,從現在目前來講最重要的還是怎麼樣來獲得一個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渠道和方法,這可能還是最重要的問題。現在據我瞭解的,比如阿裡巴巴,他們有研究院,他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對每天的銷售情況發往哪些地區,哪些貨品銷量最高,背後傳遞出怎樣的宏觀或微觀的信號,他們現在就是正在做這方面的事情。這個對阿裡來講,確實是他們有這方面的資源、數據,他們也聘請了外援,包括好多中國社科院的一些經濟方面的專家,也是他們智庫里的人員。
  我想,如果說是評論要做大數據的話,最根本還是解決一個數據的來源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有一些技術達人,善於利用百度等其他一些數據方法來獲得一些數據,來對這些東西進行這方面的分析歸納,這還是最重要的一點。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媒體和評論員來說,我們是不具備這樣一個基礎優勢的,也不具備這樣一個技術能力,那麼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可能還是對於基本事實和基本價值判斷的堅守,那麼事實的判斷,我想最重要的還是保持一種非武斷的,而是一種基於比如我比較贊同剛剛魏劍美講的,不需要一種簡單的例證法,而是需要一種比較嚴密的邏輯推理,以此來構建我們整個評論的基礎。
  另外我覺得現在,評論人的堅守和振興,可能更需要做的還是加強輿論監督的批評和報道,我們評論的聲音,本質的一點,我想還是我們的聲音有沒有力度,夠不夠尖銳,比如我們今天的紅辣椒,夠不夠辣,能不能讓人產生一種活力和興奮的感覺,我就講這麼一些,謝謝大家。
  文/於德清  (原標題:於德清:尚未見很好利用大數據的評論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51ncbb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